近日,广东汕尾、揭阳、肇庆等地陆续发布区划调整公告,推动部分镇街进行合并优化。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地方治理体系进入新一轮整合,也反映出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发展思路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01广东为何在此时推动镇街合并?
作为人口**大省和人口净流入大省,广东整体人口仍在增长。但人口流动的不均衡,导致部分镇街出现“人户分离”现象,即户籍人口少于常住人口,大量居民外出务工。
此次调整的镇街多位于粤东西北或珠三角边缘地带,普遍存在面积小、人口少、资源分散等问题。通过合并,不仅可以精简机构、节约成本,还能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广东就曾进行大规模镇街合并,成功培育出一批千亿级强镇,40个镇入围全国百强。今天的合并,是在新背景下对“强镇经济”战略的延续与深化。
02中西部与东北地区:区划调整或逐步推进
广东率先行动,但面临人口流失与自然负增长双重压力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或许不会等待太久。
据研究数据显示,2010-2020年间,全国近1500个县区常住人口减少,其中约1240个为县或县级市。东北地区尤为严重,约1/6县域人口减少超过20%。
随着全国人口见顶、区域竞争加剧,人口收缩地区的区划调整将成为必然。从镇街到人口小县,再到部分市辖区,未来或将迎来一轮“瘦身强体”的调整浪潮。
03“逆城市化”已现?这些地区率先尝试
2019年,黑龙江伊春市一次性撤销15个市辖区,新设4县4区,实现“撤区设县”。同期,黑龙江多地出现“撤街设镇”现象,被视为逆城市化的初步信号。
这与过去“撤县设区”、“撤镇设街”的城市化路径形成对比。随着人口流失、产业转型,部分市辖区和街道面临财政负担重、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回归县镇体制,反而有助于提升治理灵活性与自主性。
结语:从扩张到优化,区划调整进入新阶段
镇街合并不仅是行政层级的简化,更是城市发展逻辑的转变: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提升运行效率与区域竞争力。
无论广东、东北还是中西部,尊重人口与经济发展规律,推动行政区划与人口结构相匹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