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对造价行业的认知里,似乎只要把算量套价的活儿做扎实,就算得上合格的造价工程师了。这话其实没全错——算量套价本就是造价工作的基础,像高楼大厦的地基,是整个工作体系里缺不得的核心。可若将目光投向行业顶尖水平便会发现:真正厉害的造价工程师,绝非只靠扎实的专业技能立足——优秀的沟通能力,同样是他们驰骋职场的“关键武器”。
结合和勤咨询公司在“造价人员沟通能力提升”中的实践经验,以下分享4个可直接落地的实用方法:
一、梳理语言逻辑,用“结构化”降低理解成本
沟通前先理清核心内容,用“结论先行”的方式组织表达。比如向业主解释某项费用构成时,向业主汇报某外墙新增保温层的变更时,
先明确金额及原因(“这项费用增加合计28万元,原因是保温材料选型升级及人工施工难度增加”),再拆解差异,如变更因保温规范修改,材料B1级升级为A级价格差异、组价原则是重新组价还是借用类似,市场类似单价情况等的分项依据,*后总结“变更有理由,费用有支撑,计价又依据”——让对方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二、用“白话”转化专业术语,打破认知壁垒
和非造价专业沟通时,少用行业黑话。比如别直接说“措施费”,可以改成“为了顺利施工花的辅助钱,像搭脚手架、装安全防护网这些都算”;别讲“核减率”,可以换成“我们审完后,比原报价少了8%的费用”,让对方一听就懂。
三、主动反馈+书面确认,避免“理解偏差”
对方表达时,别只听不回应——可以点头示意,或简要复述(“您是说这批钢筋要在下月5号前到货,单价按4800元/吨算,对吗?”);涉及重要事项(如价格、工期、变更要求),沟通后一定要用邮件、工作函等书面形式明确共识,比如和供应商定好细节后,发封确认邮件留存凭证,避免后续扯皮。
四、优化沟通态度,用“软技巧”拉近距离
保持谦逊包容:现在常说“容错率”,对自己、对他人都多一点包容。比如讨论造价方案时,就算不认可对方的成本优化建议,也先肯定“您想节约成本的思路没问题”,再慢慢讲“但这个方案可能不符合定额要求,我们可以试试另一种方式”,一起找更优解。
主动倾听,抓准核心诉求:沟通时别打断别人,边听边记重点。比如和业主聊需求,先听明白他们的核心诉求——是“控制总造价不超预算”,还是“优先保证工程品质”,再针对性给建议(“若想控成本,可在装修材料上选性价比高的;若保品质,重点把控主体结构的建材标准”),这样更能赢得信任。
做好情绪管理,别被冲突带偏:遇到施工方质疑结算、业主催进度等情况,别跟着急——保持平和语气解释(“您别急,我们一起看结算表,这部分工程量是按图纸算的,依据在第3页”),既化解矛盾,又能维护长期合作关系。
总结:沟通是造价工程师的必备“软实力”
如果说算量套价是造价工程师的“硬实力”,决定了工作的“准确度”;那么沟通能力就是“软实力”,决定了工作的“推进度”。在项目中,造价工程师常需在业主(控成本)、施工方(保利润)、设计方(达标准)之间协调,唯有清晰表达、有效共情、精准落地,才能化解分歧、平衡各方需求。
掌握这些沟通技巧,不仅能让你在造价工作中少走弯路、减少扯皮,更能让你从“只会算账的技术人员”,成长为“能推动项目落地的综合型人才”,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