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保障施工阶段造价跟踪审计有效实施的核心基础,需通过架构优化、权责明晰、流程规范与机制创新,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
和勤工程咨询公司历经 22 年深耕,在跟踪审计实践中沉淀了系统经验,创新形成了适配不同项目场景的管理模式。以下结合实践提炼全流程建设的关键要点。
一、分层协同的项目团队架构
依据项目规模、复杂度及跟踪审计目标,构建三级专业化架构:
决策层:由具有多年造价管理经验的资深造价师及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跟踪审计工作目标与实施方案制定,研判重大造价风险与造价问题(如超付预警、变更签证争议),并对*终成果文件进行合规性把关。
执行层:按专业领域划分土建、安装、市政、装饰等专业造价工程师,实施现场工程量核验(含隐蔽工程影像取证)、变更签证真实性审核、材料认质核价等现场具体工作。
支持层:负责跟踪审计资料的标准化归档,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
二、岗位权责清单化管理
对每个岗位的权责进行 “清单式” 明确:
项目负责人:统筹跟审各项具体工作、协调内外部资源、对跟审过程及成果文件负总责;
专业工程师:负责具体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审核(如工程量复核、单价组价、变更签证合理性判断等)、现场核实与资料取证;
复核人员:独立对初稿进行复核,重点检查计算准确性、依据合规性、逻辑完整性,确保跟审工作的成果质量;
资料员: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保密管理,建立电子与纸质双档案,满足可追溯性要求。
三、全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
事前阶段:对接建设单位明确跟审范围与重点,编制跟审实施方案(含时间节点、人员分工、风险预案等),收集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基础资料;
事中阶段:采用“现场核验+资料审核”双轨机制,定期(如每周 / 每月)跟踪工程进度,对已完成工程量、进度款支付申请、工程变更等进行实时审核,形成阶段性跟审记录;对造价风险问题及时组织内部会商,形成初步处理意见;
事后阶段:汇总阶段性成果,编制*终跟审报告(含问题清单及整改建议),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四、绩效导向的质量管控机制
建立 “质量优先、效率并重” 的考核体系,将跟审人员的绩效与以下指标挂钩:
审核质量:问题发现率(如核减率、不合理签证识别率)、重大问题漏报率(零容忍)、复核通过率等;
工作效率:节点完成率、阶段性成果提交及时性;
协同性:与内部部门及外部参建方的沟通效率、问题解决贡献度。
-END-